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原创新闻

二胎妈妈遭遇"冰箱杀手"险致胎死腹中 天热了别乱吃

2019年04月24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柴燕宏 通讯员 王红丹

  浙江在线-健康网4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柴燕宏 通讯员 王红丹)当打开子宫抱出胎儿的一瞬间,医生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子宫内的羊水已经浑浊发黄,而新生儿全身灰白、肌张力偏低,出生评分只有4分(满分10分)。如果抢救不及时,性命怕是危在旦夕。

  而这一切,却都源于准妈妈在孕期时的饮食不当。近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接诊了一位二胎妈妈,由于吃了冰箱里的剩菜,以及一盘凉拌海带,感染了被称为“冰箱杀手”的细菌——李斯特菌,两三天后,她出现了发热、全身乏力症状,险致孩子胎死腹中。

timg.jpg

  二胎妈妈吃了冰箱里的剩菜

  感染李斯特菌紧急宫缩致胎儿早产

  37岁的阿霞是一位怀孕31周的二胎妈妈,因为肚子里宝宝的到来,让这个普通的家庭经济变得有些拮据。

  一天,节约的阿霞拿出了冰箱里2天前吃剩的鱼,又凉拌了一份海带做凉菜,解决了当天简单的一餐。

  原本这只是平凡日子中非常普通的一顿饭,却差点要了阿霞和肚子里二宝的命。

  阿霞回忆,在进餐后的第2天,就开始觉得发热、浑身乏力,以为是肚子里孩子月份大了的缘故,就没在意,直到渐渐出现下腹痛,阿霞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妇院就诊。

  入院时阿霞宫缩频繁,当班医生将阿霞收入院完善检查的同时给予了保胎治疗。在治疗期间,医生注意到阿霞的白细胞高达2万多,这似乎预示着可能存在宫内感染。值班医生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要知道早产儿如果合并了宫内感染,不仅无法继续保胎,出生后也将面临诸多考验。

  多次复查胎心监护似乎逐渐印证了值班医生心中的担忧,在请示了上级医生后值班医生谢真副主任医师为阿霞进行了剖宫产术。

  当打开子宫抱出胎儿的一瞬间,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所幸经过儿科护台医生的积极抢救,新生儿各项指标有所好转,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术后第二天,谢真医生就接到了实验室的电话,原来,对阿霞的羊水及胎盘留取的细菌培养有了结果,仅一天时间,阿霞的羊水拭子就培养出了大量的李斯特菌。至此,造成阿霞二宝早产的元凶浮出水面。

  单核李斯特菌究竟是何方神圣?

  产科医生温暖绘画做科普

  那么,单核李斯特菌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杭妇院产科医生戴宜霏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还专门画了一组漫画。

图片1.png

  戴宜霏医师介绍,李斯特菌属现有2个群7个种,其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能够感染人类。它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生存能力强,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水、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为人畜共患的疾病。

  LM感染的发生几乎大多是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如奶酪、香肠、蔬菜和受污染的奶制品;该菌也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而造成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近年有上升趋势。

  LM进入人体是否致病与菌量、宿主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大部分健康人群即使接触甚至带菌也不致病,而易感人群主要为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女性、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糖尿病或肝脏疾病患者及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感染者中,约25%为妊娠女性,约10%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

  孕妇感染后可没有明显症状,也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当李斯特菌经胎盘感染胎儿时可出现胎动异常、胎儿窘迫、流产、早产、死胎等。

图片2.png

  此前,国内外曾有多例因李斯特菌感染造成流产、死胎的报道,去年杭妇院也曾有一例28周感染李斯特菌而失去宝宝的案例。在感染李斯特菌后,即使新生儿存活,也有很大的风险罹患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甚至可能因此出现智力缺陷,病死率可以高达到30%。

  当然,准妈妈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只要严格做到以下这几点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李斯特菌病从口入。

  一、避免进食以下食物:热狗、午餐肉、冷盘、冷藏的肉类、鱼类(尤其是未经烧熟的)、贝类等海鲜;未经高温灭菌的生牛乳、乳酪等;未清洗干净的蔬菜、瓜果

  二、定期整理冰箱,做好清洁工作

  三、冰箱食物:生熟分开放,保持清洁,剩菜要翻热(70度2分钟以上),冰箱里没吃完的水果、糕点要密封

  当可能暴露于李斯特菌时也不必过度恐慌,可加强胎动的自我监测,并将情况及时告诉你的主诊医生。另外,还可参考美国妇产科协会2015年给出的以下建议。

图片3.png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李斯特;新生儿;感染;羊水;子宫;胎儿;冰箱;海鱼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