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有归期,情谊无期限,他们载誉归来
2020年02月1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婧

  2018年8月,浙江省第九批第二期援疆专家带着江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医疗帮扶的光荣使命,带着重托奔赴新疆阿克苏。浙江医院派出三位援疆专家,浙江医院导管室副主任凌锋主任医师(援疆身份: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心内三科主任),浙江医院消化内窥镜室副主任冯玉良副主任医师(援疆身份: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刘秉宇副主任医师(援疆身份: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开始长达一年半的援疆生活。2020年1月5日,三位援疆专家踏上了归程,带着对阿克苏的恋恋不舍,他们回到了杭州。

  这一年多,他们扎根边疆,杭州的亲人变得那么遥远,可是,阿克苏的患者却离他们很近;

  这一年多,他们奋力奔跑,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他们都舍不得浪费,因为在他们看来,援疆的时间如此宝贵;

  这一年多,他们牢记祖国的召唤,边疆人民的需要,竭尽所能给当地的医疗事业带来更大的帮助,造福更多的患者。

  “术”无止境,造福患者

  凌锋,是一位行走在心尖上的导丝“舞者”,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工作中,他用一根根导丝挽救了患者的濒危心脏,更是用一次次服务连接起了与患者的丝丝真情。凌锋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家里有4位8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侍奉,医者心中的大爱——祖国在召唤、边疆人民有需要,让他选择了援疆。

  今年70多岁的努尔艾力是凌峰在阿克苏的一位患者。努尔艾力患有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最初,努尔艾力和家人对于留在当地手术治疗有很多顾虑,情绪也很激动,并希望转上级医院治疗。

  凌锋带领医生团队为努尔艾力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同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方式,最终,努尔艾力及家属同意留在当地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末端三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右冠中段开始完全闭塞,手术难度高,凌锋临危不乱,经过多次尝试,用一根直径仅0.014英寸的导丝顺利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置入支架,历经一个多小时完成手术,终于把努尔艾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到达阿克苏后,新的征程、新的环境、新的岗位,让冯玉良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惊喜,面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冯玉良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了解,发现医院消化内镜的诊疗项目虽多,但缺乏规范性,尤其是在ERCP技术领域,科室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高、极具挑战性、高风险的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内镜皇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要想成功开展微创手术尤其是ERCP,对相关的配套设施、耗材有很大要求”,为此,冯玉良初来科室,就着手为开展微创手术做各项准备,从设备、试剂的采购到人才制度的规范,冯玉良向医院提交相关申请报告,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原有的科室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多项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内镜操作流程也日益规范化。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备,2018年12月7日,在冯玉良的指导下,医院首次独立开展ERCP。

  “这里离病房外的距离,往往是生与死的距离。”刘秉宇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援疆期间,他阿克苏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专业印记。科室医疗技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重症医学发展的保障,如何提升科室医疗质量是刘秉宇面临的第一道坎,而他自有对策:首先,他组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开会,了解重症监护科室在学科发展、科室运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困难,短时间内就快速掌握了医院重症医学科室的基本情况,其次,他协同重症医学科室医务人员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学科特色,推动亚专科建设,指导重症医学科室开展ARDS肺保护机械通气支持治疗、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休克患者的氧代谢监测、徒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营养评估及支持治疗技术、高流量氧疗等新技术新项目,此外,还将浙江省ICU质控经验进行推广,规范了重症医学科医疗核心质量指标监测、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标准化实施等相关流程。目前,当地医院ICU、CCU、EICU三个科室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三个重症监护科室救治重症病人的能力均明显提高。

  德有芬芳,诲人不倦

  “我能开展多少台手术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当地的医生掌握了多少技术”。凌锋说。作为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家,如何帮助当地医生提高技术水平是凌锋最关心的问题。凌锋每周开展教学查房,科室小讲课,结合实际问题,不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心血管诊疗指南。同时,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会要求年轻医生先掌握理论知识,上手术时实战讲解操作要点与难点,逐步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通过参与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的建立,质控中心检查,胸痛中心的建设,把浙江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带到了当地医院,优化和规范了科室的诊疗流程。

  冯玉良真正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群众对微创手术的需求与期盼,他说:“ERCP手术技术的成功开展只是自己工作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医院打造一批带不走的本土化人才,为医院科室建立一支成熟的手术团队,真正将自己的技术留在当地”。冯玉良选择了3名医生作为自己的承接学员,并根据学员特点,分别制定带教计划。通过例行查房、针对病例的业务讲课、跟台手术、手把手带教,指导学员独立完成胃肠镜检查及各种内镜下手术,在冯玉良严格细致的教导下,多位学员已能熟练操作胃镜检查、单人肠镜检查、消化道出血止血术、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术等。冯玉良积极为科室的其他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辅导,经过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目前医院的胆胰治疗已与内地的三甲医院接轨,成功为我院打造了一支成熟的微创手术团队。

  援疆期间,为不断提高科室医务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刘秉宇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护人员,他认为,援疆工作不仅仅包括看病治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医疗卫生人才,只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带不走的医疗团队,边疆各族群众才能持久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这一年半中,刘秉宇共收了5名“传帮带”学员,帮助他们制定培养计划书、明确亚专科培养方向,鼓励科室医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

  累累硕果,满满深情

  天山的雪积了又化,沙漠胡杨林绿了又黄,援疆一年半,三位援疆专家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年半的时间里,凌锋先后荣获医院“最美援疆医生”、地区十大“最可爱援疆医生”,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四比四创’2018年度活动效率奖”,并在浙江援疆干部、千人大会上代表全体援疆医疗专家发言。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凌锋援疆工作的肯定。“新疆这片热土我来过,援疆这份事业我做过,新时代援疆人的风采我书写过!以后不管在哪里,我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当地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凌锋说。

  “精湛医术保健康,医德双馨为患者”,有了平日的付出和努力,冯玉良获得了许多的赞誉,不过对于这一切,他依然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冯玉良说:“此次援疆对于我而言,不只是一种经历、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感动、一种情怀。在过去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尤其是收获了与阿克苏地区人民的友谊,我也很高兴自己能够将ERCP技术带到阿克苏地区,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了边疆人民的无限热情,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无悔援疆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命运让我再选择一次,我相信自己依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刘秉宇说:“援疆对我而言是人生的历练,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最欣慰的是亲自参与了重症医学科的建设,‘科室管理者’的身份让我成长,陪伴在我身边的新疆同事们‘亲人’般的友谊让我感动,患者的认可使我的精神上更富足。援疆此行,将使我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凌锋;内镜;阿克苏地区;阿克苏;科室;浙江省;浙江;副主任医师;医生;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