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0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一鸣 通讯员 汤颖枭)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破题方法,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卫生治理结构、卫生资源配置、基层能力提升等方面起着“发动机”作用,也是拓展县级医院功能内涵的“催化剂”,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错位布局、精准发展方面更是起着“推动器”的作用。
10月21~22日,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常山召开。据了解,今年4~8月,全省医共体牵头医院向成员单位下转达10万人次,成员单位向牵头医院上转达25万人次,尤其是医共体牵头医院向成员单位的转诊量,较之前出现几何倍数的增长,打破了以往“下转上”易、“上转下”难的僵局。
自去年9月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德清召开后,这一年多来,70个县(市、区)主动谋划,将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卫生院整合为161家医共体。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初步完成了“架梁立柱”,从试点探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施工阶段。
各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了哪些探索?
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的这一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拧成一股绳,强力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制度重建、服务重塑。
在资源重组方面,洞头区积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开展“两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长兴县实现了对下整合建设,完善医共体三方“权责清单”,健全县乡分级诊疗疾病种类目录;安吉县组建了3种不同模式运行的医共体,经过一年运行,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增长4.97%,门急诊均次费用下降1.30%,住院均次下降4.93%,百元消耗卫生材料下降12.19%,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5%。
在体系重构方面,德清县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置,重组集团领导班子,实现业务管理垂直化、行政管理扁平化;常山县全面推进全员岗位设置,通过落实“统岗、定岗、并岗、顶岗、腾岗”,各医共体分院减岗48个,年人均绩效增加6000元;龙泉市医共体分院专业技术高级岗由15%提高到20%;洞头区新增编制的90%用于医共体成员单位,大大缓解了基层人才不足;余姚市设立医共体建设发展奖励“资金池”,将业务增值、药品差价款奖励等6块资金纳入“资金池”。
在制度重建方面,余姚市细化制定了“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对医共体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报告》;瑞安市创新DRG支付模式,先上线简易支付系统813组1000个病种,再不断扩大调整,逐步实现精细管理;东阳市设立“地区系数”,提高山区补贴,激励医务人员安心基层。
在服务重塑方面,柯桥区三家医共体累计设立全-专科联合门诊55个,医共体分院开设病床数达619张,可开展一二级手术;余杭区推进数字医疗建设,全流程闭环式“刷脸就医”领跑全国;象山县至8月底,累计用于海岛硬件基础设施投入2545.47万元,平均每周有23名专家下沉到海岛工作,县域就诊率达90%,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8%。
近一年的试点工作,各地亮点频出,如今“医共体”都是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管理,成员单位都是真正的“一家人”,它们已成为“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接下来要怎么做?
目前,全省已建立“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机制,以全专科联合等形式,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构建以医共体为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支撑的慢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重基本医疗、轻公共卫生”的沉积性难题正在得到解决。
在本次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常山县、衢江县、余杭区、洞头区、义乌市、玉环市、象山县负责人作了发言,交流了全省县域医共体试点做法和经验。本次推进会,既是对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做了总结,同时也部署了下一步的深化落实。
在接下来的推进工作中,医共体建设不仅仅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医疗机构的“简单拼盘”,也不是县级相关权利部门“简单让步”,而是要做到高度重视、关注。当外部制度供给基本到位后,医共体的牵头单位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服务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调查,不是等患者上门看病,而是要以医促防、以防促进健康。要引导医共体朝解决看病难的方向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协调,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建设方向落实。
据了解,下一步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将在“共”字上求深化、求拓展、求突破:
以位谋“共”,要求卫生健康委主任、卫生健康局局长站位高,定位准;
以统促“共”,实现医共体管理扁平化、业务垂直化;
以放强“共”,卫生健康部门要率先推进放管服改革,带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赋能医共体建设;
以利固“共”,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医保改革,扩大改革红利,实现提质增效,打造利益共同体;
以上带“共”,牵头医院要切实履行龙头医院职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能力增活力;
以防融“共”,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建立起维护百姓健康的基层屏障;
以效兴“共”,用医共体的成效来说话,让医务人员满意,让广大基层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满意;
以文涵“共”,深化医共体内涵建设,打造文化共同体,实现逐级递进、浑然一体,确保医共体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