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9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柴燕宏)开学还不到一个星期,记者同事所在的一个一年级新生家长群炸开了锅。几分钟没打开,就上百条信息了。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让大家抓狂的关键词总结起来就是: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群中的氛围,大家随意感受下。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每年一到开学,一则"7岁男孩开学仅四小时被校方劝退"的老新闻就总是会反复被刷上热搜。
新闻说的是,一位爸爸将儿子送到学校,才离开几个小时,便接到了儿子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要求他去一趟学校。老师表示范先生的儿子太调皮了,他们管不了,因学校是寄宿制,校园又大,怕孩子到处乱跑不安全,要家长把孩子接回家。一番交涉之后,最终孩子被接回老家上学。
对这些消息高关注的背后,看得出新生家长的焦虑。方回春堂国医馆中儿科专家倪世美副教授告诉记者,每年开学后的一个月,门诊都会迎来一个低学龄段小朋友的就诊小高峰,大多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待不住、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害怕是"多动症"就赶紧带来看。
但是,上课的时候动来动去,不愿意做作业就是多动症吗?倪世美医师强调:未必,孩子是否有多动症,要通过正规医院的检查才能知道。
本期大医公开课,我们邀请中儿科专家倪世美副教授,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小儿多动的那些事儿。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来进行提问。
家长眼里的"多动"未必是真的"多动症"
小溪的爸爸妈妈都在杭州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工作996,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他。
从小,他就喜欢研究军事武器,喜欢拼各种战斗机的模型,也喜欢画各种狙击枪。家里光是飞机的模型,就放了一个书架。
可自打幼儿园毕业,他的这些喜好就都被妈妈强行制止了。妈妈隔三差五就从外面带回一些习题册、练字本,让爷爷奶奶监督小溪在家练习。还给他报了各种幼小衔接班,让他去上。
原本想着,一个暑假下来,小溪也该渐渐进入学习状态了。可一到学校才发现,小溪根本就不能好好听课,回家也不爱做作业。
"在学校吵架,在家里动不动发脾气,还顶嘴,跟他讲话永远不在一条线上,眼神四处乱飘,摸摸左边碰碰右边。"小溪妈妈听朋友说儿子可能是"小儿多动症",就赶紧带着他去看医生。
经过仔细观察,倪世美医师发现,小溪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非常专注,并非小儿多动症。他的一系列"熊孩子"行为,其实是他心里缺乏家庭关爱,缺少沟通交流带来的结果。
小溪偷偷告诉倪奶奶,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了小学,就不能再玩飞机模型了。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字,却不能画画了。
随后,倪世美医师建议小溪妈妈不要太过焦虑,还是要多些时间陪伴孩子。结合小溪脾虚、肝火旺的问题,她也对小溪进行了泻火、脾胃的调理。
"七大标准"在家可进行自我判断
那么,你家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家长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先进行自我判断:
首先:判断注意力水平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注意力集中时间=年龄*2。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足龄8岁,那么他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就是15~20分钟左右,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注意力明显低于这个时间,那孩子的注意力就可能有问题了。
第二:判断小动作
看看他们的橡皮及课桌就能简单判断小动作多不多,如果他们的橡皮没有一块是完整的,或者切得很碎,说明他上课在做小动作;另外检查他们的课桌,谁的桌面最脏,谁上课就没有好好听。
第三:情绪好不好
检查孩子的手指头,如果指甲啃得光光,手指头都被啃得变形了,说明孩子有情绪问题。
第四:观察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
他的字有没有超出田字格,字迹有没有忽大忽小,笔画忽重忽轻,画画时线条流畅吗,颜色会不会涂到方框外面去?
第五: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词汇量很少,行动往往先于讲话,一言不合拳头先出去了,容易冲动,感觉他们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但又跑不稳。
第六:阅读困难
不愿意阅读,喜欢别人讲给他听,自己读的时候会跳字、漏字、成语颠三倒四,对字型相似或读音一样的字很难判别,导致阅读和写作困难。
第七:交友困难
他们很渴望友谊,但却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喜欢推推搡搡,或者打一下、拍一下,或者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往往招来别人的讨厌。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