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原创新闻

71岁大伯想去逛岳庙,结果没走出小区就晕倒在地……

2019年07月31日    来源: 浙江在线     沈笑驰

  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沈笑驰)杭州已经连续10天最高温超过了35℃,在地上随便扔个鸡蛋就能煎的年头,能不出门真不想出门,毕竟街上都是“熟人”。

  更何况,高温天外出,一步小心就容易中暑。

  71岁大伯下午想去逛逛岳庙

  结果没走出小区就被“热晕”

  许大伯今年71岁,独自居住在朝晖六区。许大伯一向非常节俭,在家里舍不得开空调,进入暑天以后,在家靠电扇,白天去社区活动中心蹭空调纳凉。

  据他回忆,前天,他跟往常一样还在社区活动中心聊天休息,闲来无事,决定坐公交车去岳庙逛逛,再到西湖边走走,赏赏盛开的荷花。

  一走出活动中心,他就感到被一股热浪包围,地面的热气直逼脸上发烫,头顶着火辣辣的阳光,感觉透不过气来。

  还没走到小区大门,他就感觉头晕,腿脚没力气,人也站不住,只好靠在路边花坛歇脚。

  没过多久,身体感觉而更加难受,两眼一黑就晕倒在地上。旁边路过的邻居赶紧过,来查看,社区的工作人员看到也帮忙拨打了120。

  许大伯立刻被送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医生介绍,入院时许大伯处于休克状态。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身上没有汗,有畏寒、发抖。一测体温有42.5℃,血压降至91/43mmHg,血钾降到3.09mmol/L,正常人的血钾值为3.5~5.3 mmol/L,诊断为热射病,也就是重症中暑。

  急诊科值班医生马上进行了紧急处理,所幸送得及时,许大伯的中暑情况得到缓解,经过一天的治疗和观察,许大伯在昨天出院了。

  急诊医学科周冰之主任说,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是情况最为严重的中暑类型。

  热射病发生时,由于水分大量丢失,人体会停止出汗,这样一来体温会迅速上升。如果体温过高,人体大脑和其他重要的器官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就会死亡。

  当体温超过42摄氏度时,患者的病死率为50%以上。所以好在许大伯被路人及时发现,立刻送医。

  中暑易盯上这五类人

  每年的三伏天里,急诊医学科都会接诊许多像许大伯这样的中暑患者。周冰之主任提醒,在高温的环境里,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诱发中暑,如湿度、年龄、肥胖、发热、脱水、某些疾病等。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炎热的大暑天,这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使散热不畅。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感知功能降低,不能及时调整身体,可使局部散热受阻。

  2、儿童、婴幼儿:儿童和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在新生儿体内,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3、孕产妇:由于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经常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4、特殊环境工作者:主要指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人员、外卖小哥等需在室外高温环境长期工作的人群,或是运动员、军人等需要高强度训练的人群。另外,在室内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的人也要警惕中暑,如厨师、炼铁工人等。

  5、患者人群:如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营养不良或汗腺缺失者、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患者。

  如何预防中暑?

  1.保持凉爽舒适的环境

  保证环境凉爽是一种很好抵御中暑的方式。早上或傍晚的时候可以开窗、开门通风,中午炎热时该开空调还是得开,尽量把室温降至26℃左右。

  2.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热的环境中

  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及太阳直射的环境下长时间滞留、工作及激烈运动。白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阳光最强烈,因此这时间段内尽量避免外出。

  3.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天热容易大量出汗,这会导致体内水分、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建议定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要适量补充盐水,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不过,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或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应遵医嘱。

  4.注意饮食及休息

  饮食尽量清淡。高脂、高盐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5.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新闻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