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王意菁)今天上午,《屠呦呦团队发布重大科研成果:“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刷屏了各个公开平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再次发布了重大科研成果,“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得到了新突破。该消息一出,立马冲上了热搜榜。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屠呦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狡猾”的疟原虫:不仅会“偷倒药物”还会“休眠”
“微生物也会适应自然选择。”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吴学杰博士解释,疟疾主要是因为感染了疟原虫这种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之前的疗法是通过阻断疟原虫运送营养的编码蛋白,把疟原虫“饿死”,同时通过青蒿素增强这个“饿死”的过程。
但经过变异和进化,疟原虫不仅换了其他的编码蛋白运送营养甚至把药物“偷偷倒掉”,还学会了在青蒿素发挥作用的时间休眠、逃避药物的杀伤作用——疟原虫,你很狡猾嘛!
其实不论是疟原虫这样的微生物还是细菌、真菌、病毒,他们都会发生基因的变异、进化,而在环境的选择之后,这些生物抵抗“药物”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就是抗药性产生的原理。
这次屠呦呦团队研究结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发现了疟原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摸清了疟原虫会“偷倒药物”和“休眠”的行为,找到了原理再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
“之前青蒿素联合疗法用药只用3天,青蒿素的高效杀虫期只有4~8小时。”吴学杰解释,疟原虫会避开青蒿素的活跃期不工作,那就增加青蒿素的使用时间到5~7天,这样小小的单细胞疟原虫就“耗不起”了。第二就是把青蒿素联合方案辅助性药物中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药物换掉。
“对于辅助用药中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抗菌药,换掉。”这样疟原虫短时间内没办法进化变异出新的编码蛋白来运送营养物质,这样依旧可以把疟原虫“饿死”。
全球抗疟依旧面临挑战:保护“珍贵”的抗菌药资源
疟疾,每年导致全球40余万人死亡。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世卫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线抗疟疗法,是当前全球抗疟的最重要武器。一旦疟原虫普遍对其产生抗药性,后果将十分严重,全世界科学家都非常担心“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吴学杰博士告诉记者,“疟原虫最早是在肝细胞里生长,然后再感染到红细胞,要想杀死疟原虫,药物要比较容易进入细胞。而如果不能进入到细胞杀死疟原虫,它一旦休眠就为之后的复发埋下了隐患。”
对于人类来说,抗菌药的研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任何药物用久了都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这次屠呦呦团队对“青蒿素抗药性”研究的新突破,看起来只是通过“加药”、“换药”再一次完成了对疟原虫的“反杀”,但更大意义上是保护了本就稀缺的抗菌药资源。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说,“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