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梁婧娴)据《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有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有74%受访者认为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各类人群对心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5月24日,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与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在杭州成立,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然而,全社会的心理服务供给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缺口。按照世卫组织提出的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配比标准,我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高达130万人。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心理服务资源,同时不断培育开发新的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建设。”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院院长何贵兵教授表示,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目的是希望整合高校心理学专业力量和企业资源,共同就社会心理服务模式设计、社会心理服务产品开发、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心理学知识公众普及等方面进行合作探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共建平台,为更多求助者提供科学规范的社会心理服务。”
据了解,此次与浙大携手创新模式的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心理领域具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新兴科技企业,“这几年,我们在社会心理服务产品研发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心理学相结合,自主研发了AI机器人Psybot(小语),它就像一个24小时贴身服务的身心健康管家,借助专业心理学知识技能和AI智能学习反馈,能帮用户缓解工作生活场景里的心理烦恼。” 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CEO徐涛表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成立后,为了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首先在线上平台推出浙大初高阶的专业心理课程,包含《心理学导论》《发展心里学》《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等等,由4位专家博士及10位督导师全程参与体系化教学,为心理学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专业认证的系统心理学知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建设。
此外,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战略框架下成立的“社会心理服务联盟”,联合广大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提供由浙江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认证的专业心理服务课程,赋能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共同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