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原创新闻

杭州9岁女孩突然“狗叫”无奈休学:“怪病”不少见

2019年05月02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梁婧娴

  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9岁女孩小夕(化名)得了一种“怪病”,说话说着说着,突然发出一阵狗叫声。起初,父母以为是小夕调皮捣蛋,训斥了她几句,小姑娘很委屈,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夸张的事出现了:上课时老师点名提问,小夕刚开口,高亢的狗叫声又从喉咙里跑了出来,一连持续了好几秒,把老师和同学都吓了一跳。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

  9岁女孩突然“狗叫”并且停不下来

  在浙大二院儿科主任冯建华主任医师的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小夕的父母一脸愁容,他们刚为小夕办了休学手续。

  “我女儿一直是品学兼优的,现在弄得连学都上不了。”小夕妈妈抹了抹眼泪,“她现在除了睡觉,任何时候都可能发出这种怪叫,最长的一次,足足叫了一分钟。”

(抽动症患儿的“怪叫”)

  小夕原本在杭州一所小学读三年级,自从在课堂上“出了洋相”,她就不愿意去学校了。有同学在背后说小夕“中邪”了,也有同学故意逗弄她,让她“叫几声听听”。由于小夕没办法控制怪叫,有时会在上课时突然叫起来,多多少少会影响课堂,老师也建议她先去治病。

  根据小夕的症状,进一步检查过后,冯建华主任诊断她患的是抽动症。

  频繁眨眼耸鼻被称为“行走的表情包”

  当天,被诊断为抽动症的还有11岁的小豪(化名)。小豪家住浙北某县城,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与小夕不同,小豪并不会发出怪叫,而是频繁眨眼。

  “一眨起来就很用力,感觉整个眼部肌肉都在抖,我还以为他是眼睛不舒服,带他去眼科看了好几次。”小豪妈妈说,在当地的眼科医院,小豪被诊断为结膜炎,医生开了眼药水,但是并没有效果。

  渐渐地,除了用力眨眼,小豪又加了一个“招牌动作”——耸鼻子。班里同学都笑称他为“行走的表情包”。“会不会是鼻炎?”小豪妈妈又带他去了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没发现任何问题。

  “难看死了,不要再做这些小动作了!”看着儿子夸张的面部动作,妈妈经常厉声提醒,但小豪就是改不过来。更让她苦恼的是,小豪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而且越来越好动,没有一刻是好好坐着的。”

  坐在诊室里,小豪也没有闲着,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踢踢凳脚。

  冯建华主任检查后表示,小豪患的不是单纯的抽动症,而是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

  抽动症发病率增加

  好发于学龄期儿童

  “这几年抽动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冯建华主任说,在他的专科门诊,曾经一天就看了20多位小患者。

  那么,什么是抽动症?

  冯建华解释说,这是一种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病男女比例约为3:1,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成年后会自愈。

  目前,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大脑基底节发育不全,引起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另外,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家庭环境、微量元素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抽动症的表现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所谓运动性抽动,最常见的症状是“挤眉弄眼”,比如使劲挑眉毛、频繁用力眨眼睛,以及耸鼻子、歪嘴巴、扭脖子、耸肩、抖脚等。据悉,临床上有近7成左右为运动性抽动。

  而发声性抽动,则主要表现为尖叫、频繁清嗓子、发出鸟叫、狗叫等怪声,以及频繁说脏话。

  “抽动症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所以大部分儿童来看的时候病程都超过一年了。”冯建华主任说,比如频繁眨眼容易被误诊为结膜炎,耸鼻容易被误诊为鼻炎,反复清嗓子则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还有被当做过敏的。因此家长会带孩子去眼科或者耳鼻喉科看病,很少会想到小儿神经科。

  抽动症到底要不要紧?

  冯建华表示,单纯的抽动症如果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可以不用干预,但如果抽动得非常严重,或者对孩子的社交、学习、成长等产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治疗。“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怎么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诊断评估。”

  事实上,抽动症往往不是“孤军奋战”的,它会合并其他疾病,如多动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临床上约有一半的抽动症患儿合并患有多动症,三分之一合并强迫症。”冯建华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干预治疗。

  门诊中,有不少家长表现得异常焦虑,有的甚至指责孩子。“这种负面情绪是会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反而不利于控制病情。”冯建华告诉记者,经常会听到家长语气严厉地对频繁眨眼或清嗓的孩子说“不要再这样了”,“其实这些症状孩子根本控制不了,家长越紧张,孩子也就越紧张,还有可能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

  冯建华主任介绍,目前,抽动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经颅磁刺激。“只要进行早期、规范、科学地治疗和管理,可以很好地控制和缓解。”

  如何预防抽动症?

  在饮食方面,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少吃巧克力、咖啡、可乐等含有兴奋性物质的食物;在生活习惯方面,要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让孩子多进行户外锻炼;在家庭关系方面,父母要和谐相处,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平等、尊重地与孩子相处,不给学龄期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有二胎的家庭不要忽略了大宝的心理健康,要给予关爱和理解。

责任编辑:尉洁婷
标签: 抽动症;学龄期儿童;误诊;女孩;多动症;冯建华;小儿神经科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