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2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主动脉瓣狭窄是最严重的心脏病之一,极易造成猝死。按照传统,这类患者只能通过开胸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癌症,无法耐受开胸手术,又该怎么办呢?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团队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一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肺癌的患者正遭受着死亡的威胁。如果先做开胸换瓣手术,术中体外循环机器一旦启动,会产生炎症反应,刺激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癌细胞容易转移,加重肺癌病情;但如果先做肺癌手术,严重的心脏问题可能过不了麻醉关,患者甚至可能猝死在手术台上。
如何两全?浙大一院心脏团队开展了双微创的治疗方法,让患者转危为安。同时也为不能耐受开胸换瓣手术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以及瓣膜病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团队
心脏“阀门”打不开
肺癌也虎视眈眈
65岁的俞大伯是杭州一位退休工人,中等身材,喜欢抽烟,自认为身体健朗,长年不做体检。半年前,他开始频繁咳嗽,当时俞大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咳出了血,还出现反复高热,才急急忙忙到浙大一院就诊。
检查结果给了俞大伯一记重击,他患的是肺癌。
于是,俞大伯住进医院准备做肺癌切除手术。术前心超检查,发现俞大伯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危急的疾病——心脏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心脏病区主任马量主任医师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是最严重的心脏疾病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保证心脏血液正常流动的总开关——主动脉瓣失灵了。
“心脏瓣膜就像一个水龙头,正常的情况是阀门要能打开也要能拧牢,俞大伯的情况,就属于“阀门”不能正常打开,心脏的血液无法正常射出,从而造成其他器官的供血不足,容易出现胸痛、昏厥,甚至猝死。”
生了这种病,唯一的方法是换一个功能健全的动脉瓣。常规心脏瓣膜手术需要打开胸腔,让心脏停跳,借助体外循环机代替心脏泵血功能,再换上新的瓣膜。
尽管这一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打开胸腔”听着都胆战心惊,而俞大伯同时患有癌症,换瓣手术要在胸腔开一刀,肺叶切除手术又要开一刀,身体也未必能承受得住两次巨大的创伤。
医生同样觉得举步维艰,因为肿瘤的存在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的相对禁忌症。
“体外机器一转动就容易导致肺部肿瘤细胞入血而全身转移,同时心脏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这一段时间的等待会延误肺癌的治疗,甚至导致错过手术时机。”心脏外科微创中心副主任李伟栋主任医师说,“如果先做肺癌手术,患者可以说是命在弦上,因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麻醉风险极高,甚至有术中猝死的可能。”
不用开胸就能换瓣膜
“双微创”解决两难问题
一边是来势汹汹的心脏疾病,一边是虎视眈眈的癌症,两种病都耽误不得。有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既可以不用体外循环又可以微创地完成心脏瓣膜植入手术,而且在术后早期即可再次完成微创肺癌根治术呢?
浙大一院心脏团队做到了。
“经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国内也有不少医院在开展。这一手术无需开胸,无需体外循环,且没有明显疤痕。我们拟定的方案是先做TAVI手术,2周后再做微创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马量主任说。
1月8日,俞大伯被推入手术室。由马量主任医师和李伟栋主任医师主刀,通过他的腹股沟位置,将一根长约1米,宽约6毫米的导管插进动脉,直抵心脏。一种特制人工瓣膜被“折叠”至5mm左右,从导管输送至病灶后,再舒展为3至4厘米大小,取代病变的瓣膜。
TAVI术中透视图显示主动脉瓣支架瓣膜定位释放良好
没有刀光血影,手术一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了。瓣膜释放后,心超及造影显示跨瓣压差9mmHg,表明“阀门”运作正常。术后第3天俞大伯就能下床走路,正常进食。
为了让心脏的稳定性更好,肺癌手术被安排在了两周之后。
1月22日,马量及李伟栋成功为俞大伯做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切除右侧中下肺叶,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俞大伯恢复顺利,目前各项指标正常,已经出院了。
马量主任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近年来患者有递增的趋势。这个病主要与年龄有关,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所导致的基础疾病,如“三高”也是高危因素。
心脏瓣膜病在早期没什么症状,后期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的正常现象,不去医院检查,发现时已是重度。马量主任提醒,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最好在每年体检中增加一个心超项目,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