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HI,家有萌宝的亲们,想知道宝贝的生长秘密么?想知道宝贝的健康有哪些细节被你不经意忽略了吗?“萌宝健康课”是浙江在线健康网推出的针对儿童健康保健的特色栏目,我们将联合杭城各大医院儿科,定期向宝爸宝妈们推送最贴心的宝宝防病保健、意外伤害防护、生长发育指南及活动讲座等超级实用的信息。让我们一起为宝贝的成长保驾护航吧!
浙江在线-健康网10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含露)“马主任,我们家女儿现在1岁6个月大,是个早产儿,以前还做过回肠造瘘手术。”网名为“奇迹”的宝妈咨询道,希望浙大儿院营养科专家马鸣给个营养建议。
根据网友提供的身高、体重数据,马鸣副主任医师拿出了0~2岁女童的WHO生长发育曲线图做了对比后发现,这名宝宝的体重明显不足,属中度营养不良。
“建议家长更换成适合喂养一周岁以上宝宝的无乳糖,或高能量的特殊医用配方粉,既可以增加能量帮助宝宝追赶生长,又不容易引起腹泻。”马鸣还给出了具体剂量,并且建议家长一定要添加适量辅食,尤其是高蛋白的食物,但含糖食物要尽量少吃,容易拉肚子。
考虑到“奇迹”网友的女儿做过肠道造瘘术,现在孩子夜间出汗多,马鸣提醒,肠造瘘宝宝因为肠道的吸收面积下降,会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不良,尤其要重视补充钙、维生素D,同时还需注意锌、铁以及维生素B12的补充。
近日,本网《了不起的孕妈》栏目特别邀请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副主任医师做客“大咖直播间”,谈谈儿童营养那些事儿。
而网友评论中,除了有咨询“造瘘宝宝”等营养高风险疾病的“家长群”,记者发现为小儿腹泻头痛不已的宝爸宝妈比比皆是。
宝宝总是拉肚子,喝粥有没有问题?
想减肥?喝粥!要养胃?喝粥!消化不良?喝粥!实际上,喝粥并不是万能的。
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给长期腹泻的宝宝只吃一些白米粥、米汤、小米粥等,觉得容易吸收,完全不吃荤菜……在营养科专家看来到底科不科学呢?
课堂笔记:马鸣副主任医师说,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缺一不可,而粥等中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缺乏优质蛋白和脂肪,若不从荤菜中摄取适量蛋白质和脂类,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营养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问题。特别是急性腹泻的宝宝,本来肠道丢失量就大,必须要给宝宝保证足够的营养。
所以,专家们是断不会主张家长只给腹泻患儿长期喂粥和米汤的,含少量肉类的“皮蛋瘦肉粥”、“香菇鸡丝粥”也不可以!而水果以及含糖食物是会加重腹泻症状的,也建议不吃或少吃。
怎么吃呢?马鸣说,腹泻宝宝必须充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在宝宝的辅食中少量加点盐,多鼓励宝宝喝点淡盐水。
小儿慢性腹泻,需“对因治疗”
“患慢性腹泻的孩子都会伴有营养不良,以及微量元素、营养素的缺乏。”马鸣副主任医师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是比较棘手的,轻者可能换换奶粉就能搞定,重者或需联合消化科、营养科医生共同诊断、处理。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儿的营养治疗,她强调“对因治疗”:
1.如果是慢性感染造成,抗感染治疗就必须放在首位,其次再辅以营养治疗;
2.如果是因某些营养素吸收不良造成,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剔除,比如患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不能吸收摄取奶中的乳糖,怎么办?很简单,市面上的去乳糖奶粉就可以解决问题;
3.如果是某种蛋白过敏造成的腹泻,比如常见的牛奶蛋白过敏,深度水解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可供选择和替代;
4.如果是脂肪吸收不良,就必须避免摄入食物中正常的脂肪,用易被吸收的中链脂肪油替代。
那么问题来了,一下子找不到慢性腹泻的病因,但宝宝已经发生严重营养不良怎么办?
马鸣副主任医师表示,可以先开始营养治疗。临床上,医生会根据身体对食物的耐受性,选择一些蛋白质深度水解的、中链脂肪酸含量高的特殊医用食品通过鼻饲管一滴一滴地将营养液从鼻腔运送到患儿胃肠道(也叫“管饲肠内营养”)。
如果这样慢性腹泻仍未得到缓解,不能增长体重,还有个办法叫做“肠外营养”,即将各种营养素通过精确计算和配比,通过静脉进入循环系统,来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所需。“纠正了营养不良,很多问题就好办了,甚至很多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得到改善,慢性腹泻也会随之好转。”马鸣说。
天气转凉,谨防儿童秋冬季腹泻
近日,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渗透,浙江人一下子进入了秋冬季,是时候拿出压箱底的“秋裤”了。秋冬季腹泻也开始“发威”,抵抗力差的儿童要尤为小心。
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指发生在10~11月份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为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而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最初症状可能与感冒相似,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有的最初表现呕吐,发病一天后才出现腹泻,轻则每天4至6次,重则每天十多次。
课堂笔记:专家提醒,一旦出现小孩腹泻、呕吐频繁,症状严重,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精神萎靡等,就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求助医生。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