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萌宝健康课

记者24小时蹲点急诊科,儿童意外伤害竟这样多

萌宝健康课055: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2017年07月1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含露 唐梦霞 见习记者 黄慧仙 童健

        编者按:HI,家有萌宝的亲们,想知道宝贝的生长秘密么?想知道宝贝的健康有哪些细节被你不经意忽略了吗?“萌宝健康课”是浙江在线健康网推出的针对儿童健康保健的特色栏目,我们将联合杭城各大医院儿科,定期向宝爸宝妈们推送最贴心的宝宝防病保健、意外伤害防护、生长发育指南及活动讲座等超级实用的信息。让我们一起为宝贝的成长保驾护航吧! 

  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含露 唐梦霞 见习记者 黄慧仙 童健)7月12日下午到7月13日下午,浙江在线记者冒着酷暑驻点浙大儿院,兵分三路分别蹲守急诊外科、急诊抢救室和手术室,24小时零距离直播。24小时的急诊室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最后记者们“不欢而散”?详情请点击回放︱蹲守浙大儿院急诊室 24小时人间百态全纪录

  7月13日凌晨,记者蹲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急诊科时,抢救室送来了一名江西来的烫伤患儿。原来,当天晚上洗澡时,6岁的亮亮(化名)不小心滑倒坐进了装开水的脸盆,瞬间整个下身被烫伤。

  “一家人不容易,赶上了当天最后一班开往杭州的高铁,不过奶奶以为烫伤后抹酱油可以减轻病情,送来的时候,抱着孩子的妈妈身上全是酱油。”值班的急诊创伤外科胡中南医生在为亮亮检查后,判断其属于二度烫伤,“全身13%的皮肤遭了殃”。

  无独有偶,前一天夜里8点多,另有一名8岁的男孩在爸爸工作的保安室里发生了意外。据悉,孩子刚来杭州陪爸爸过暑假,晚饭时间,爸爸在电饭锅煮好了东西,刚揭开锅盖放在地上,在一旁的儿子转身时没注意,一脚踩进滚烫的电饭锅里,整个脚烫红,还脱了一层皮。

  课堂笔记:胡中南提醒,为了防止烫伤,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应先倒凉水再倒热水,且不要在孩子的手能够到的范围内放热水瓶、电饭锅等。

    小男孩从6楼坠下,一个小生命就这样走了

  除了烫伤,随着暑期到来,各类儿童意外伤害只增不减。“如果按接诊人次多少排个名,一般烫伤和溺水的最多,其次是车祸外伤,三是高处坠落伤,四是触电、着火等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五是磁铁、纽扣、硬币等异物进入身体或玩具枪等危险物品导致的外伤。”浙大儿院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介绍。

  在这次的儿科急诊24小时蹲点过程中,记者也注意到,这两天因车祸外伤和高处坠落伤送到浙大儿院抢救的尤其多:

  7月12日12:00,一名来自湖州的3岁男孩正在接受检查,他的脑部和腹部都需要做CT。此前,孩子从店门口跑出去,结果被驶过的货车撞伤,右脚被车轮碾压,紧急送到杭州时还血流不止;

  同日15:00,金华7岁的男孩小杰等待做腹部CT检查。爷爷早上骑电动车送他去上暑期培训班,快到校门口时被货车撞倒,爷爷在当地医院救治,他由于伤势严重被送到浙大儿院,头部有创伤出血,右上臂被货车轮胎碾压,需要做植皮手术;

  同日22:10,抢救室来了一个从两米左右高的楼上坠落的小女孩,由于坠落时勾到东西,上嘴唇明显较肿,鼻子部位有血痂。经初步检查,女孩四肢问题不大,但颈部可能存在问题;

  更令人心痛的是在7月13日,抢救室送来一个六楼坠落的6岁男孩,爸爸说可能是家里窗户比较低,且周围没有围栏,床又有点高,孩子在家玩的时候发生了意外。送到浙大儿院心肺复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小生命还是走了。

  还记得“飞镖伤人”、“仿真枪穿膛”事件吗?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丰台区小松培训学校曾搜集整理了自2009年至2014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共有754个。要知道,媒体每报道一个意外伤害案例,背后就有数倍没被报道的遭受意外伤害的孩子。

  上个月在浙江,广泛受媒体和大众关注的就有三例:

  6月7日,一名头上插着把“火影忍者”四角飞镖的11岁女生被火速送往浙大儿院紧急救治;

  相关链接:惊悚!飞镖插入11岁女孩脑袋急救医生却中止了手术

  6月中旬,一种名叫“牙签弩”的玩具因攻击力强,射出的金属针竟能摄入石膏板,迅速“走红”朋友圈,引起家长们的纷纷抵制;

  相关链接:杭州全城清查“牙签弩”!查扣137把,立案2起

  6月30日,浙大儿院普外科接诊一名7岁的男孩,胸口被仿真气枪射出的“子弹”穿破,送到医院时还流着血。

  相关链接:电影情节真实上演:7岁男孩被仿真枪子弹“穿膛”

  不过医生们均表示,其实大部分儿童意外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

  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尽量不要留孩子一个人在家里。

  有些家长觉得,就出去个一两分钟,孩子睡觉没那么快醒来。但意外往往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出门买个菜碰到个熟人讲两句话,孩子醒来发现大人不在家会非常害怕,看到有光亮的窗边就会想出去。所以,窗边不要放小凳子、小床。

  2.怎么避免交通意外。家长应反复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不仅仅是不要闯红灯,还得给孩子示范怎么过马路,汽车盲区内乱窜是最危险的。

  3.别以为烫伤、烧伤的疤痕愈合就好了,很多时候它们会影响功能,所以,尽量把烫的水壶等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很多人在洗澡盆准备洗澡水,喜欢先倒上热水,再用冷水兑,这样一来,你就不怕孩子在你去提冷水的时候被烫到?

  4.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安全座椅!

  新闻上不止一次报道孩子因为坐在副驾驶或抱在怀里,最后发生车祸孩子伤得最重。千万不要以为就几十米的路就无关紧要,对于孩子来说,普通的安全带是不管用甚至不安全的,安全座椅才是王道!

  5.放暑假了,游泳成了最受欢迎的一项运动。请家长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去水库等地游泳,有些地方看上去水浅,实则不然。就算是会游泳的孩子,去泳池也要有家长陪同。

  6.为了预防肘关节骨折,玩滑板、轮滑等一定要做好护腕、护膝等防护措施。

  记者手记:我所亲历的儿科急诊

  记者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杭州某三甲医院的护士,她曾经告诉我:“我们俩的工作都挺忙,但是我有夜班。”

  对于“夜猫子”的我来说,随口答应了一句“下次我蹲点采访你上后半夜哦”,竟一语成谶——后半夜还不够,时间跨度达24小时。

  蹲点前一天晚上,我抽空回温了东方卫视的纪录片《急诊室故事》,“预演”自己可能会经历的场景,或忙忙碌碌,或惊心动魄,最好平安无事。

  事实证明,24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想到的没想到的,都真实上演。

  急诊室、手术室、抢救室……我们兵分好几路,试图去记录和感受最真实的儿科急诊:

  一、急诊室:不应仅为家长“急”

  儿科急诊有明确的收治范围,但在夜间急诊,眼前黑压压的一片基本就是“发烧、感冒、喉咙痛”——你能说父母心里不着急?

  后来我知道,这样的急诊实际上叫“亚急诊”。

  二、手术室:冷冰冰或温暖如夏

  我问手术室的医生、护士,从这儿进来的小朋友都是号啕大哭的吗?10个里面有9个是。

  在恐惧的眼神面前,其实儿科医生自有“套路”安抚,即便再不管用,麻醉师都能让孩子在几秒钟内安心进入梦乡。

  三、抢救室: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7月13日下午1时40分,我们从手术室出来,准备在抢救室与另外两名小伙伴汇合。

  前一秒还在向手术室护士长挥手致谢,下一秒我们就遇上了24小时之中最大的突发事故(出于对家属情绪的考虑,不予具体描述)。

  没错,这里是离突发最近的地方,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还是敬畏生命吧!

  再次向24小时里奔忙的每一位白衣天使致敬:感谢有你!让那么多的孩子恢复欢笑,让那么多的家庭重获阳光!

责任编辑:翁含露
标签: 意外伤害;坠楼;烫伤





相关新闻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