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陈大伯今年65岁,平常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病痛,只是最近两个月经常出现头晕、心慌的情况,被儿子带来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心内科医生诊断陈大伯有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可能是导致头晕和心慌的原因,需要药物治疗。
在接诊过程中,医生注意到陈大伯精神很虚弱,进一步询问得知,陈大伯最近两个月无缘无故瘦了10斤。短时间内无故暴瘦,有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医生建议陈大伯去消化内科排查相关疾病。
于是,陈大伯找到了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学教授杨建民。后者在为其做了胃肠镜检查时发现其乙状结肠内有一块约5cm大的息肉。根据息肉的性状和多年的经验,杨建民判断这个息肉可能已经癌变,需要尽快切除。
随后,陈大伯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了这块大息肉。术后病理切片化验结果显示息肉为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也就是早期大肠癌。
所幸发现得及时,陈大伯预后情况不错,复查时原病灶处已经恢复得很好。但说起这次就诊过程,他还是很意外:“平常肚子没什么不舒服,吃饭也正常,没想到竟然得了癌症,感觉像是糊里糊涂从鬼门关走了一趟”。
儿子却有些后怕,幸亏这次很偶然地给父亲做了胃肠镜检查,不然恐怕要等到癌症晚期才能发现。
其实,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大肠癌排在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研究发现,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这个变化过程一般是5-10年。
杨建民介绍,临床上很多早期大肠癌患者,身体没有不适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差。所以预防和发现大肠癌,定期筛查很关键,尤其是要关注与大肠癌密切相关的肠息肉。
他表示,肠息肉一般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肠道内的息肉大多数是腺瘤性息肉。时常有人在体检中检查出肠息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非腺瘤性息肉一般很少癌变。但炎症性息肉容易引起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最好摘除。”
他也提醒,肠道息肉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肠道长息肉的主要原因。建议中老年人不要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饮食上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高脂肪食物,少吃烧烤、腌制、熏制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杂粮;不久坐,不熬夜,多运动,控制体重,少烟酒,放松心情;有肠癌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排查风险。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