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健康新闻

身体最怕“一冷一热” 出伏后的34天尤其要当心

2019年08月25日    来源: 浙江老年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的意思是“去也”,表示炎热渐消,暑气至此而止。

  “21日‘出伏’,23日处暑,都是气温明显下降的开始。‘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自此后,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起,天地清明,人们可以尽情拥抱阵阵凉爽,感受‘天凉好个秋’。”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处暑时节,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景色虽美,但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少,气候干燥,也是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

  8月21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夏秋交替的时间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人体不怕炎热,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很容易引起中风、心梗。因此,人们在享受美好秋游之时也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

  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沈小芬主任医师指出,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是保护健康的关键时期。

  具体如何来防护呢?沈小芬从4个方面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衣:此时节切忌“乱穿衣”,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气温低于20℃,比较凉,应“不穿单衣”;气温低于10℃,比较冷,要“穿棉衣”。尤其要护好脖子、后背、脚,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食:出伏后,夏季开始向秋季过渡,气侯日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天气干燥。可多多食用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 蘑菇、木耳 、芹菜、苹果,上面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住: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行: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以“不累”为宜。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外出活动。

  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不稳,沈小芬主任还推荐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尤其当血压升高时,去点揉或者是按压桥弓穴(位于人体脖子两侧的大筋上,左右移动头部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大概5至15分钟,即可。

  从出伏后到秋分用这个方法,对于阶段性的、季节性血压问题是很好的。

责任编辑:梁婧娴
标签: 出伏;节气;气温;二十四节气;心血管疾病;暑气;中国天文年历;血压;干燥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 18时 2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的意思是去也,表示炎热渐消,暑气至此而止。8月21日到9月23日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沈小芬主任医师指出,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是保护健康的关键时期。可多多食用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苹果,上面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从出伏后到秋分用这个方法,对于阶段性的、季节性血压问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