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健康新闻

浙江医院:强强联手为老年感染性疾病撑起保护伞

2019年08月22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王婷

  浙江在线健康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王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之“科学管理抗菌药物—媒体走进医院”项目8月15日来到浙江医院,近距离了解浙江医院在重症医学科发展、抗菌药物科学合理使用、老年复杂感染性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老年医学作为浙江医院的特色专业,该院针对老年感染性疾病的耐药高发的特点,将重症医医学和老年医学两个重点学科结合起来,提升老年感染诊治能力,积极应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为老年人撑起健康保护伞。

1.jpg

  从源头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机率

  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介绍,该院多年来一直把院内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从新院区规划设计到院内规章制度都充分考虑了院感防控。

  比如,浙江医院率先开展了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对医生的处方权限进行设置,高级别医生才可以开更多的抗菌药物;建立了完整的抗菌药物使用事前培训、事中规范、事后点评制度,而且还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智能化监测和指导,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仅以老年患者居多的浙江医院三墩院区上半年数据为例,该院住院患者耐药菌检出率仅占3.3%(376/11381),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只有0.41%。

  “为降低院内感染,我们不怕麻烦和提高成本。”严静介绍,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几乎看不到工人用车运送输液药品,这是医院为了减少感染源,设置了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小车物流替代了以前的人工运输,将每天急诊、门诊、住院部等所需的静脉输液药品通过智能化运输系统运送,既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输液药品送到,还能减少因人工运输产生的交叉感染。

2.jpg

  一般手术室的污物都是通过专门的污物通道传递出去,但因为没有单个打包,污物汇集后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果是耐药菌病人,这种扩散风险就更大。为减少手术室耐药菌污染扩散的风险,尽管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浙江医院在手术室内还是增设了一道工序,将手术污物全部打包后再传递出去,换来的是院感风险的降低。

  该院ICU尽可能多的设置单间,避免大通间,这样能减少查房、治疗过程中耐药菌的交叉感染,这些降低院内感染的理念在医院建造之初就被纳入其中。

  “抗菌药物使用掌握在医生手中,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浙江医院医务部主任陈新宇介绍说,该院从事前、事中、事后分别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规范的管理。事前,对所有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科学规范使用抗生素,事中通过信息化的软件,对医生的处方进行规范管理,事后还对医生的处方予以点评,不合理的用药及时指出,同时对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超标的还会被逐级问责。

  发挥老年学科优势积极应对细菌耐药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人数也逐年上升,这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老年感染问题复杂多样,治疗难度高。”浙江医院呼吸内科钦光跃主任医师介绍,一方面,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都日渐增高;而另一方面,老年人感染临床表现往往并不典型,常常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无力、精神不振等,感染性疾病很容易被原发病所掩盖,给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识别诊断,做好耐药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医院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无症状菌尿、社区获得性肺炎、褥疮(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浙江医院制定一种预授权或处方预审机制,就是要求医生得到许可,才可以开具某些抗菌药物的处方,对于已经开出的抗菌药物处方,建立主动评价和反馈机制,这个许可和评价是基于监测数据、循证证据以及院内各领域专家丰富经验得出的共识和指南,可以理解为浙江医院用药方面的智库(人脑+AI),再加上治疗程序的普及宣传,以及指南依从性的反馈等行动,有效缩短患者疗程,大幅减少广谱抗菌药物处方(30%左右),进一步降低临床的治疗失败率。

  同时,医院检验科也对科学管理抗菌药物以及耐药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浙江医院院感科主任李君介绍,浙江医院从耐药菌患者的识别、预警、隔离、防护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操作流程来保障患者安全。比如,ICU的患者送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标本如果培养到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化验结果将直接发送到医生的电子病历系统,明确告知医生该患者标本检出耐药菌的类型,此时医生需要开出“接触隔离”医嘱,而护士将接收到这条“隔离医嘱”,进而执行一系列防护动作:对耐药菌患者身份做标识(腕带+床旁警示)、执行标准的耐药菌防护措施、以及对措施的落实进行反复核查。同时,上述一系列信息和动作会被院感监测平台记录,院感科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耐药菌的最新发生情况,以及耐药菌患者是否被正确地实施保护措施,以便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3.jpg

  推广“西湖模式”提升基层抗感染水平

  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尤其是老年人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菌药物耐药管理等能力,浙江医院和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打造了医疗照护病房,这也是目前受到赞誉的“西湖模式”。

  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主任柴栖晨介绍,医疗照护病房主要收治四类病人:第一类是急性后期的病人,就是老年人发生了卒中等问题以后,后续需要进一步康复的;第二类是“三管”的病人,即插了导尿管、胃管或气管插管很容易发生感染的病人;第三类是在ICU病房病情基本稳定但后期还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第四类是安宁疗护病人,即临终关怀性质的病人。

  这些病人的免疫功能都很差,往往合并着多重感染的情况,他们都面临着怎么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的难题。

  浙江医院的医生到了基层医院帮助基层医院建立管理制度,比如多重耐药菌报告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以及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是在基层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确认了一些使用权限,对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要求由感染专家会诊以后才能使用,同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一些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控意识。

  医生的言传身教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以前我下去的时候发现基层医院医生去查房,院感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多医生在接触病人前后,并未做到严格的‘手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我们去了以后,严格做好院感防控,查房时就给他们示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他们养成院感防控的习惯。”从目前的效果看,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院感防控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模式也受到了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关注,正在复制推广,以此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和感控水平。

  “防止细菌耐药看似一个个病例,其实是一项大的民生工程,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关系的不仅仅是单个病人,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旦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出可控范围,生一个小病就可能发生耐药菌感染,如果不及时重视耐药问题,等到耐药爆发,我们将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境地,那将会是人类的灾难。”严静说,尽管遏制耐药过程中有很多麻烦、困难,但只要全社会和医务人员一起,不忘初心,积极推进抗菌药物科学合理使用,积极遏制细菌耐药,就会为患者建起一堵保护墙。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感染;感染性疾病;老年人;院内感染;老年;医生;基层医院;科学管理;老年医学;浙江医院




相关新闻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img.zjol.com.cn/mlf/dzw/zjjkw/jkxw/201908/W020190822604351938514.jpg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之科学管理抗菌药物—媒体走进医院项目8月15日来到浙江医院,近距离了解浙江医院在重症医学科发展、抗菌药物科学合理使用、老年复杂感染性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老年医学作为浙江医院的特色专业,该院针对老年感染性疾病的耐药高发的特点,将重症医医学和老年医学两个重点学科结合起来,提升老年感染诊治能力,积极应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为老年人撑起健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