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腿痛,打个喷嚏都腰痛,走路也成问题……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曾受过不同程度的“折磨”。怎么办?吃药、针灸、推拿……当各种保守治疗都试过之后,如果还是无法减轻疼痛,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这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手术。
一听到手术,很多人会有重重顾虑:在背上开刀,还要动到腰椎,似乎不是一般的“伤筋动骨”,术后还不知道得在床上躺多久?想想都害怕。脊柱外科专家说,其实,目前“对付”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已有“新出路”——采用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可避免大切口大创伤,患者术后观察6小时后即可佩戴腰围下床,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下地活动,两三天出院、几周可以逐步回归正常工作、生活也逐渐成为可能。
打喷嚏都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太磨人”
45岁的王女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一打喷嚏就腰痛,腰痛厉害时连走路都成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她多次到医院求医,尝试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都没有明显疗效,医生建议她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王女士也希望尽快去除这个困扰她多时的顽疾,可一听到要开刀做手术,她便心生恐惧,非常抗拒。
前一阵,她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就诊,接诊医生钟志宏帮她检查后,为她推荐了经椎板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钟志宏解释说,这种微创术式只需要在腰部置入脊柱内镜,手术全程在显示屏幕图像引导下完成手术操作,术后的伤口就1厘米左右。王女士这才放心接受了手术。术后6小时,她腰部疼痛缓解,佩戴着腰围可以下床上厕所。第二天,她便可以下床活动,第3天便出院了。
椎板间内镜:微创治疗“新出路”
一提起手术,很多腰椎间盘患者都像王女士开始那样担忧、抗拒。钟志宏介绍说,椎板间内镜手术只是单纯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不需要打钉子固定,避免了切口大、创伤大的脊柱融合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患者在术后观察6小时后即可佩戴腰围自行下地上厕所,次日就可以正常下地活动,很快便可以出院。出院后在腰围保护下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几周可以逐步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这种微创术式采用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的腰椎开放术式相比,伤口小、肌肉组织损伤小、无破坏骨性结构,对脊柱结构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且不需附加腰椎融合、“打钉子”,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因为术中、术后出血少,不需放置引流,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低,术后恢复快,一般麻醉后6小时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也减少了医疗费用。
预防:避免和减少积累伤是关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青年人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表现是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张平提醒说,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受到积累伤所致,而积累伤又是加速退变的重要因素,所以,避免和减少积累伤是预防的关键。
张平建议,因工作需要长期久坐的人群,要注意调整桌椅的高度,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跷二郎腿、含胸弯腰驼背等不良坐姿,并定时改变姿势。工作中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做伸腰、挺胸活动,必要时使用宽腰带保护。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日常可通过游泳、吊单杆、做飞燕和拱桥动作锻炼腰背肌功能。
另外,要避免太剧烈的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如剧烈咳嗽、打喷嚏、长期便秘过度用力排便等。另外,过度肥胖,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嗜好也可加剧腰椎间盘退变,同样应引起重视。
如果出现腰痛、脚麻和下肢放射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和治疗,对于已有腰椎间盘轻度突出的患者,应到医院定期复查。经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期内要佩戴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切莫因长期使用腰带而不锻炼腰背肌,避免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等不良后果。如需弯腰搬动重物时,最好采用屈髋、屈膝关节的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