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统计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中,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肺癌位居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2万例;女性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名列第二位。“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平均高10倍,重度吸烟人群可达10至25倍。已戒烟者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比那些持续吸烟者降低,但与从未吸烟者相比仍有升高9倍的危险,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逐步降低。同时,很多不吸烟的人包括女性也患肺癌,因为除了吸烟外,肺癌的发病因素还与环境污染、职业、遗传、肺结核、肺气肿病变、氡气等因素有关。”日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许建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吸烟20至30年的人群罹患肺癌危险性明显增加
许建萍指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致因关系。每天吸烟20支以上、吸烟20至30年的人群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据权威机构调查,约有85%的肺癌病人有吸烟史,包括吸烟和已戒烟者。同时,吸烟不利于肺癌的治疗,而且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吸烟者术后痊愈程度低于戒烟者,接受喉癌手术的吸烟者术后更难恢复正常嗓音。因此,戒烟可避免二次致癌的可能性。
为何很多不吸烟的女性也患肺癌?许建萍解释说,室内接触煤烟及其不完全燃烧物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燃料燃烧可产生致癌物,烹调时加热所释放出的油烟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癌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腺体的影响较大。同时,人在室内小环境内被动吸烟可致癌,接触电离辐射也可致癌。医学研究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病率在不抽烟的年轻女性中有上升趋势。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肺结核人群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节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硬皮病、病毒感染、真菌毒素感染等,与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许建萍强调,近年来,遗传因素与肺癌的相关性受到重视。例如,有早期肺癌(60岁前)家族史的亲属罹患肺癌的危险性升高2倍;同样的香烟暴露水平,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于男性。肺癌可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外因可诱发细胞的恶性转化和不可逆的基因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自反馈分泌环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的抑制。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改变,多种基因变化的积累才会引起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控制机制紊乱,使细胞生长失控而发生癌变。
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致癌物质,已被确认的致癌物质包括石棉、砷、双氯甲基乙醚、铬、芥子气镍、多环芳香烃类,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的氡和氡气,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这些因素可使肺癌发生危险性增加3至30倍。由于肺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潜伏期可达20年以上,有不少病人在停止接触致癌物质很长时间后才发生肺癌。
早发现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生命至为关键
“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时间起决定作用。”许建萍强调,目前,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接近100%,一期患者三年生存率可达到70%至80%,三期患者两年生存率为50%左右,四期患者的生命可维持一年左右,约有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每个人都应坚持每年体检,若发现肺部有阴影要及时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许建萍说,原发肿瘤患者会出现咳嗽、痰血、咯血、气短、喘鸣、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后会出现胸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肺癌可转移至任何器官和系统,累及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病理解剖发现,鳞癌病人50%以上有胸外转移,腺癌和大细胞癌病人为80%,小细胞癌病人则为95%以上。中枢神经系统脑转移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可表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性格改变、癫痫发作,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等症状。脊髓束受压迫会出现背痛、下肢无力、感觉异常,膀胱或肠道功能失控。骨骼转移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肋骨、脊椎、骨盆和四肢长骨,多为溶骨性病变。腹部转移可转移至肝脏、胰腺、胃肠道,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疼痛或腹痛、黄疸、肝大、腹腔积液及胰腺炎症状。肾上腺转移亦常见。淋巴结转移锁骨上窝淋巴结是常见部位,多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的后下方,可单个或多个,固定质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多无疼痛及压痛。此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也较常见。“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许建萍表示,肺癌治疗效果与分期密切相关,同时与它的组织学分型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同样属于肺癌,小细胞肺癌治愈率比其他类型肺癌就低很多。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以期达到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
化学药物治疗用于肺癌晚期或复发病人的治疗,还可用于手术后病人的辅助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及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等。化疗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考虑病人的疾病分期、体力状况、自身意愿、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因素,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组织或细胞的驱动基因变异以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利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选择性地从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使肿瘤消退的目的。目前,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患者。
“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各期都有着潜在的作用,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治疗。”许建萍说,所有三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患者、拒绝手术的患者、高危手术候选患者和四期患者都可能从局部治疗中获益。根治性放疗用于病灶局限、因解剖原因不便手术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若辅以化疗,可提高疗效;姑息性放疗的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的发展,延迟肿瘤扩散和缓解症状,对肺癌引起的顽固性咳嗽、咯血、肺不张、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肯定疗效,也可缓解骨转移性疼痛和脑转移引起的症状;辅助放疗适用于术前放疗、术后切缘阳性的病人;预防性放疗适用于全身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病人全脑放疗。
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
许建萍强调,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只有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肺癌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肺癌。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预防肺癌最简单方法是尽早戒烟,多吃果蔬,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果蔬(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成年期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升高;血清中β-胡萝卜素水平低的人,肺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使发生肺癌的风险下降13%至30%。
许建萍表示,目前,大部分人都以为肺癌脑转移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其实,随着医学的进步、放化疗的发展,尤其是手术技术的提高、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创伤微乎其微,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