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跑马圈地,基层四处攀亲。”当下,类似言论不少,而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个别地方也确有走偏的情况。近日,在《健康报》社主办、浙江省东阳市医共体承办的区域医共体发展推进会上,不少专家和管理者对此直言不讳。大家纷纷表示,建设医共体要建的是生态圈,不是“托拉斯”。
分级诊疗而非跑马圈地
“推医联体的初衷,就是要有利于分工协作、资源下沉、服务均质化和连续服务构建。现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是背离了这个初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说。
“发展医共体,不仅是新时期卫生方针的要求,也是构建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和左右联通的新机制,它聚焦提升基层能力和水平,逐步推行均质化,推动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医联体构建初衷,还是医共体历史使命,都是在提醒各参与主体,医共体建设是以满足群众就医看病为出发点,同时服务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大局。需要医疗服务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现“生态”合作,构建起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系统,而非个别县域龙头医院的“划地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说,在基于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将加强政府统筹规划。而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以设区的地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医疗与预防紧密融合
有专家表示,为百姓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是医共体的职责所在。而所处其中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又是医共体的目标使命。
但是,目前医共体的一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基层基本医疗能力短腿成为不能回避的现实。国家层面已经或者正在制定一系列措施,力求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多强调公共卫生服务、弱化基本医疗的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社区机构不仅应该有全科医学科、中医科,还要有一定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病房,并建立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核心制度。乡镇卫生院同样如此。
而医共体的另一端——县医院,不仅要承担起提升基层治疗、质控等职责,也应该添加或者提升“防”的能力。只有当医共体真正成为防治共同体,分级诊疗的脚步才会走得更坚实。
“医共体就是一个健康共同体,要以健康为中心。”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说,该省德清县将公共卫生机构资源整合到医共体内,建立了公共卫生人员下沉驻点服务机制,并设立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病管理等10个项目管理组,派专业人员每月在基层医疗机构驻点服务不少于4天,评估公共卫生工作现状,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据悉,今年1月~5月,该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率同比上升16.7%;县人民医院三四类手术量同比提高30.95%,5月更是达到52.17%。
科学规划,百花齐放
近日,记者收到了浙江省某县卫生部门一位副局长的来信,标题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关注民营医疗机构的‘挤出效应’”。他在信中指出,以县域医共体形式成立的医疗联盟或集团,由于人财物统筹等运行机制的因素,基本不可能有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空间。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是县域医共体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
而对社会办医与医共体建设的关系问题,国家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在规划布局医联体过程中,要将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对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也可以牵头组建医联体。据悉,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有102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尽管数量占比不大,但增速达到43%。
马伟杭指出,紧密型医共体的利益共享不太适合社会办医疗机构,他们不可能将人财物拿出来交给医共体去统筹。浙江省做得好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有的已经是集团化运作,或者连锁经营,其实这是更紧密型的医联体。公立与民营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发展。另外,各地在吸纳社会力量方面也各有招数,比如推进第三方的社会化服务,包括将影像、检验等分享给社会办医疗机构。
另外,“医共体建设应该有区域规划,比如数量是多少、强弱怎么搭配等”,这是浙江省在医共体试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马伟杭表示,医共体是一项很大的工作,涉及体制、人财物以及各方利益,比取消药品加成要复杂得多。
事实上,医共体建设中之所以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缺乏科学规划是主要原因。这是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医院管理者的共识。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医联体。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