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0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叶斌 王屹峰)2018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在全球化趋势下,肿瘤诊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期,中外着名肿瘤专家聚首第七届杭州国际肿瘤学论坛,分享癌症诊疗方面的创新研究以及最佳实践经验,交流与研讨最新的肿瘤防控研究成果。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表示,通过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对肿瘤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启迪思路,激发研究灵感,促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更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免疫疗法和靶向药物的研发进步以及多学科诊疗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晚期癌症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周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5年前,39岁的杭州女企业家杨女士被查出肺癌,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一年出现了复发和脑转移。由于已是晚期,许多专家建议她进行“全脑放疗”姑息治疗,杨女士几乎陷入绝望。
最终,她找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明教授团队。基因检测发现,杨女士是基因突变的肺腺癌,靶向治疗或许是治疗的新思路。然而,命运再次和她开了玩笑,杨女士在服用靶向药后出现严重的副反应,腹泻、皮疹、疼痛等接踵而至,不得不另寻治疗出路。
陈明教授认为,此时,脑部放疗是首选。但传统的放疗比较粗犷,往往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使得记忆力降低、反应迟钝,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陈明教授团队另辟蹊径,把患者脑部的每一个肿瘤病灶分别勾画出来,在治疗上只针对肺转移灶进行照射,同时保护涉及记忆功能的海马部位,让正常脑组织尽量不受损伤。
“这项技术在当时是首创,我们叫它‘smart放疗’。”杨女士的主治医生、胸部放疗科病区副主任徐裕金说。
如今,杨女士恢复良好,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说明,晚期肺癌患者经过积极正规治疗,还是有长期生存的可能性。”胸部放疗科病区副主任徐裕金说。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晚期肺癌患者也在新型的治疗方式下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徐裕金介绍,当时这名患者进行了一线化疗,在治疗初期肿瘤确实有所缩小,但在半年后,肾上腺肿块变大,情况不容乐观。最终在医院MDT团队以及专家的建议下,患者尝试了“免疫+放疗”的治疗方法,抑制了病情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晚期肺癌的治愈率很低,事实上,只要找对方法,选择正规的诊疗方式积极治疗,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今年,浙江启动“医学高峰”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该计划, 浙江省与中科院以省肿瘤医院为依托,共建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据悉,该研究所是中科院首个以肿瘤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机构,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际一流,加大创新供给,在肿瘤防治和药物研发、转化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届时,放射治疗的顶尖设备重离子设备将落户浙江,推动浙江放疗水平的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