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健康网 > 原创新闻

王永均:一张船工的方子救回了一个“国医名师”

浙江首批国医名师视频访谈系列之王永均

2018年12月21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徐尤佳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徐尤佳)王永均,1935年出生,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着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

  如果没有西湖船工的一张治肾病的方子,王永均很难想象自己会从一个“吃公粮”的税务官改去做医生,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医生还越做越大,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开始为全世界的人看病。

  前途无量的税务官遭遇了“治不好的水肿”

  1950年,15岁的王永均考进了杭州市财税局,并分配在江干区税务局工作,1年后调到钱塘江大桥公安、交通、财税联合检查站做站长,正是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得病了——肾病综合征。

  “那时医学不够发达”,为了这个“水肿”,王永均前后4年,跑遍了杭州市的各大医院,肾病最明显的水肿却始终治不好。

  西医看不好就去看中医,但也没有见好转。那时王永均的病友告诉他说,西湖里有个划船的船工治疗水肿很好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王永均打算去看看。

  要吃这个船工治水肿的方子,船工提出了几点要求:盐不能吃的,至少4个月不能吃,如果要吃点有味道的东西,可以吃番茄烧豆腐,黑鱼粥——有鲜味,而且对毛病也有好处;再一个,船工说,不能去化验,经常去化验心情就不好了。

  1个月之后,王永均照镜子发现:头没有肿起来了!这说明水肿开始好起来了。

  四个月后,忍不住的王永均跑去去化验去了——蛋白阴性!不相信的他连着2天又去化验——都是阴性!

  “从当时的角度来说是医好了。”

IMG_7691.JPG

  被中医迷住的他为什么又去学西医?

  当自己的病治好后,王永均很是感慨:很多病友要么死了要么没好,而他好了起来,学中医是造福大家的,是个很好的职业。

  “我毛病好了之后,我和这个船工一起去采草药。”当时的柳浪闻莺还野草丛生,但这些野草竟然都能当药,王永均觉得很神奇。

  四年之后,王永均就从税务局离职,开始学习中医。

  从那时开始,王永均前后师从7位老师,有中医内科、针灸科、草药方面的,有不少是很有名望的中医师。

  王永均的第一个老师是王显庭,他的父亲是王永山,曾与孙中山有过交集,在当时的杭州很有名望。

  学了半年之后,王显庭又将进步神速的王永均介绍给了张同泰的赵志超;又是一年不到的时间,赵志超又将学习认真的王永均介绍给了当时市一医院的俞尚德。

  俞尚德是杭州市第一医院第一任中医科主任,是当时看脾胃病的专家,今年已经100岁了。

  “我这个老师很特别的,当时他在看X光片。我第一次刚去时以为找错人了。他教得很认真,刚开始要从《古文观止》学起,之后再一步步学习看病抄方。”

  与之前的老师不同,俞老师不仅教中医,还要求学生做科学研究,还要求王永均做动物实验。也是在这时,中西医结合的观念给王永均之后的学医之路奠定了基础。

  除了俞老师,王永均还遇到了一位好院长,杭州市一医院的院长李容。

  经常在图书馆看书的李院长逐渐注意到了这个爱看书的小王,在慢慢熟悉之后,李院长建议王永均给西医们上中医课。

  “那时我刚毕业,那么多老医师却让我去讲课,而且都是当时很有名的医师。他说,小王你去讲好了,我知道你的知识有多少,那些老医师去讲很多西医师可能听不懂,你去讲他们听得懂。我就硬了头皮去做老师,结果反响很好。”

  除了让王永均当老师,李院长还鼓励王永均继续当学生——去考医科大学。

  “掌握了现代医学知识,会对中医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

  王永均很踌躇:初三时王永均的母亲重病,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母亲,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数理化的知识还记得多少?

  但努力总是会有成果的,一年多的准备让他考上了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的函授班。

  这是第一届函授班,同时考上的还有三个中医,但最后顺利毕业的只有王永均一个,而且,他们这一届函授班也是唯一一届享受本科待遇的。

图片1.jpg

  大内科的名医怎么去研究肾病了?

  “我搞了30年的大内科,基本上什么毛病都看。”经过了中西医结合的学习实践,王永均已经小有名气,但在他的门诊里,来看肾脏病的人却越来越多。

  可能因为曾经同是肾病患者,所以很多患者都喜欢找他看病。王永均索性在医院里留了个小实验室,很多患者中医、西医治不好的,在这个小实验室里发现了“生机”。

  “我有时也用西药,多数用中药。用西药时,我把中医的概念转变到用西药的过程中。”譬如,正常西医用激素往往会造成当时结果好的但后来复发的情况。王永均研究发现,人体肾上腺本身会分泌激素,当外源性的激素大量进去时,人体就不分泌激素了,那这个分泌激素的功能就减退了。

  王永均就根据体质结合剂量,不是一次性大剂量上,而是逐渐减量达到平衡。

  在实践的过程中,王永均发现:慢性肾病的过程是漫长的,中医治疗疾病是辨证的,这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而西医讲病,从开始生这个病到最后死亡,讲的是全过程。

  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是什么关系?病讲的是全过程,证是这个疾病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从阶段来看中医看得更全面,但西医更精准,因为西医有很多仪器设备来帮忙,可以定点清除。

  国医名师感叹时间不够,传承不够还要创新

  “中医药确实是我们中国很大的宝库,这个宝库要通过现代的科学去发掘它。”王永均感叹,现在国家很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是医、药一家的。

  古代这么多的医生为了民族的繁荣昌盛,在科学技术没有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医生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而现在我们要把它传下去,任务很重。而且对于中医药,不仅要把它传承下来,还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王永均表示,他正在着手的《法古融今论肾病诊治》已经快完成了,这本书将是古代和现代、中医和西医结合在一起的医学书籍。

  除了着书立说,王永均表示,发展中医药的关键在培养下一代,而传承任务最重的是现在的年轻中医师。

  今年年初,他收了9个学生,这9个学生有学肾脏病的,有学内分泌的,也有做实验的,有中医也有西医,而且年龄段也各不相同。中医药要发展就要有团队,而团队要有各种人在一起。

  对于这9位学生,王永均并不是简单地授课,而是让他们隔一周轮到一次讲课,王永均来点评他们的讲课,在认真准备之后,他们对中西结合、古今结合也会更有感触。

  “医药不可以保守,它是救人的。”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国医;水肿;名师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

©2018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