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健康 > 专栏专刊 > 专题文章 正文

“沉默的螺旋”决定着健康谣言的产生和消弭

  • 2013年08月19日 10:35:32
  • |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

  编者: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最容易产生谣言的时代,也不得不承认,这又是一个谣言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在最大范围内进行传播的时代。如何辨识谣言、如何揭穿谣言、又如何阻挡谣言的扩散和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内容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全民的责任。

  面对谣言,我们不仅要大胆举报,而且要首先做一个“知者”,紧跟社会舆论热点,及时了解相关新闻事件,面对谣言能做到理性辨析,巧妙驳斥,智慧阻拦,及时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清新。

  谣言,为何多为健康谣言?因为人人关心健康,却又不懂科学,所以才会听信谣言、传播谣言。在健康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螺旋”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

  德国传播学者诺埃勒?诺依曼曾于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时,可能为防止被孤立而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呈现出螺旋式意见格局:一方越来越强势,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

  2008年全国流传的“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就是“沉默的螺旋”在起作用。谣言的起源竟是一则新闻报道:2008年10月4日,成都某媒体报道了“广元暴发大实蝇疫情,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的新闻。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某橘园,记者发现橘子外表好好的,但撕开绯红的橘肉,立即看到两条比米粒长的白白的蛆虫爬了出来……很快,“橘子生虫”说逐渐在坊间流传,“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四川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这样一则信息在市民的手机短信、QQ、网络论坛间迅速流传。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大众媒体公开报道,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如手机短信、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全新的媒介形式,让信息的流通呈几何级数爆发,公众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交互作用,健康谣言就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于是,“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成了“多数”和“优势”信息,质疑的一方处于劣势地位,成了少数派,慢慢保持“沉默”。

  面对这种情况,《大河健康报》2008年10月29日在头版“健康话题”栏目以《橘子生虫、香蕉得病,不足怪》为题深入解析:2008年“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与2007年媒体报道香蕉生病导致香蕉滞销如出一辙。实际上,生虫(大实蝇幼虫)的橘子很快就会烂掉,经过几千里长途贩运的橘子,外观还是好好的,说明没生虫,但吃无妨﹔生病(枯萎病)的植株不结香蕉,那么市场上的香蕉,无疑都是无病植株结的香蕉,但吃无妨。

  由于官方辟谣,再加上媒体科学报道,科学知识逐渐占据上风,成了“多数”和“优势”信息,而“橘子生虫不能吃”的谣言成了少数派,慢慢保持“沉默”,这依然是“沉默的螺旋”在起作用。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王丽娜 编辑: 王秀萍
  • 母婴
  • 男人
  • 女人
  • 老人
健康频道传真:0571-85310383 官方邮箱:1445439526@qq.cn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